同品牌的香烟,在国内的包装与在国外的包装却大不相同。国内的包装印的是名胜古迹,“有害提醒”不醒目,有损消费者权益。而国外的包装却印着“变黑的肺部”、“穿洞的咽喉”等危害图。北京市消协表示,国内烟草企业在香烟包装上采用双重标准,涉嫌侵害不特定多数消费者的安全权和知情权。
依据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赋予消协组织的公益诉讼权利,即针对“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”的行为,中消协以及各省市消协可代表消费者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,替受害消费者打集体官司。北京消协称,将适时对国内一些问题典型的烟草企业提起公益诉讼。
香烟包装搞“两面派”,北京市消协挺身而出,值得肯定。但告倒烟企的可能性恐不容乐观,因为国内烟企虽然搞“内外有别”,但其设计符合我国《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》中,关于香烟外包装上的警语文字、警语区面积等规定,并未违规;而在国外许多国家,对包装要求严格得多,如全球有30个国家要求图形警示标志面积至少达到烟包面积的50%,这些图片包括因吸烟濒死的患者、黑色肺部等画面。说到底,包装“内外有别”,最该反省的是标准制定的“水土有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