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日,《新京报》报道:同品牌的香烟,在国内的包装印的是名胜古迹,在国外的包装则印着“变黑的肺部”危害图。北京市消协近日表示,国内烟草企业在香烟包装上国内国外采用双重标准,涉嫌侵害不特定多数消费者的安全权和知情权,将按照新消法赋予的新权利,适时对问题典型的烟草企业提起公益诉求。
自烟草进入中国以来,我国便迅速成为生产和抽烟的第一大国。目前,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,被动吸烟超过5亿,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逾100万。
烟酒不分家,是我们传统的文化使然,待人接客,呼朋唤友,交际往来,烟草无疑在其中充当主要角色。在困难时期,国家甚至给科技人员的奖励中就有每人每年几条香烟。而如今的酒席宴客中,烟几乎成为必备的工具。在许多年轻人的心目中,抽烟甚至是身份和时尚的标志。
作为国家层面,烟草每年给国家和地方带来巨大的财税,从种到收到加工生产运输销售,每年投入其中的人力不计其数,因此,虽然如今吸烟越来越被文明社会和有识之士所诟病,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,所有从事与烟草行业的人员活得有滋有味。
货卖一张皮,作为烟草行业的包装可谓与时俱进,几乎与时代科技的防伪技术一脉相承,在烟盒上,除了传统的美人图外,名胜山川、花鸟虫鱼、飞禽走兽、亭台楼榭等等几乎无所不包,让爱好烟标收藏者应接不暇。正是由于“宁要漂亮的烟盒,不要公民的健康”,2008年,在南非闭幕的世界卫生组织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》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,我们得了一个尴尬的奖“烟灰缸奖”,此奖由与会的非政府组织代表评出,专门颁发给控烟不积极的国家。
为此,我国从2009年开始,要求烟草行业在烟盒的正面印上醒目的警示标识和图案,要占据全部可见部分的50%或以上,但不应少于30%。
烟盒的方寸之地,早已经成为国际控烟战役的重要战线之一,也成为真控烟假控烟的一道分水岭,与国外许多真正控烟国家在烟盒上展示吸烟导致溃烂的嘴唇、被熏黑的残牙、烂喉等触目惊心的图片相比较,我国的烟草企业一致选择比较“温和”的文字提醒“吸烟有害健康,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”、吸烟有害健康,尽早戒烟有益健康”,而且大多文字皆在主图下方,而其上方的主图或红或绿,缤纷色彩,让人根本对其中的文字提醒毫不在意。这些年来,我们的烟盒甚至出现包装越来越豪华、漂亮,越来越材质多样,大有与控烟组织较劲儿的意味。
烟盒上的警示文字和图片主要的作用,就是让吸烟者看到恶心的图片,能够唤醒他意识到吸烟是有害健康,容易造成残疾甚至死亡的,但我们现在所制定的这个标识是达不到这个作用的。
新消法第三十二条对消协履行的职能中,首次赋予了消协公益诉讼的权利,针对“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”的行为,中消协及各省市消协可以代表消费者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,替受害消费者打集体官司,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。
控烟禁烟之路漫漫,但政府机关已经明令禁烟,措施也越来越严厉。只要我们一直努力,相信效果会很快显现!(文/来祥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