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香烟一开始也是舶来品,不过经过时代的进步和发展,很多本土品牌逐渐兴起,也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偏好。
一种是像纪晓岚那般,拿着烟杆,将干烟切成丝,想抽的时候放到烟锅之中点燃即可,这种便被称为“旱烟”。
而另一种被称为“鼻烟”的,就是将烟叶和香料放一起磨成粉末以便闻味道,不过一般使用这种方式的都是达官贵人。
这种将烟卷起来抽的方式逐渐开始流行,欧洲人也因此发现商机,制造出了卷烟的机器,并将其命名为“香烟”进行售卖。
传入中国的第一支香烟是由美国人菲利克带来的,虽然是以零售的形式,但也在1897年的上海掀起了一波“潮流”。
于是在1900年的时候,省就开始尝试着种植烤烟了,日本华侨还在香港创办了“南洋烟草公司”。
“双喜”便以不可阻挡的势头,迅速打败了英美品牌“三炮台”等等品牌,从洋商的市场夺回了主动权。
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,我国香烟品牌便开始“百花齐放”,而老一辈人所怀念的老香烟,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出现的。
直到改革开放的浪潮袭来,政府加大对于烟草行业的投资,才开始出现“公私合营”、“国营”、“地方国营”这样的商标。
像“解放”、“祖国”这样的香烟层出不穷,甚至现在都还很流行的“中华”香烟也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。
在包装印刷方面,那时候大多数的香烟外壳都是以红色、为主要颜色,还有斧头、镰刀、拖拉机、麦穗等元素组合而成。
后来被称为中国第一香烟品牌,被大家叫作“国烟”,甚至在招待五大洲的贵宾时,用的也是中华烟。
本来红塔山是只有软包装的,但是时间长了厂家发现软的并不方便烟民携带,便在其中加入了硬壳纸,这样的改革也是让烟民觉得很“贴心”。
为了打败英美香烟所推出的“双喜”便是它的前身,再经过一系列战乱、搬迁之后,以“红双喜”重新面世。
刚上市的时候由于大家都能买得起,所以销量一直以来都还不错,只是后来经过各种各样的原因便停产了。
像是在东南区域的杭州卷烟厂,推出的”利群“,虽然说没能非常风靡全国,但能在浙江以及东南地区做到家喻户晓。
后面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,人们将原本的“生产”改为了“大生产”,在50-60年代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。
改革开放之后,各地也相继推出了很多香烟品牌,像是青岛的“青岛”、开封的“麒麟”、玉溪的“红梅”、还有安阳的“金猴”等。
不过有的香烟品牌屹立不倒、有的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,我们大抵从中也能感受出民族企业充满曲折的发展史。
曾经很多的品牌都成为了历史,不过有一些老香烟应该也会勾起一些人深刻的记忆吧,你还记得哪些老香烟吗?